“Good morning,how are you? Are you safe from CORONA?” 这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斯里兰卡学员Samantha发来的问候。Samantha是斯里兰卡林业部门的一名高级官员,于2019年参加我院组织的国际热带木材组织成员国木材生产贸易消费部级研讨班,回国后一直与我们保持着密切沟通和联系。疫情期间他发来的消息更让我们感受到远隔千山万水的他对中国朋友的担忧、对中国人民的关心以及对中国的关注。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整个世界按下“暂停键”,中国援外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简称援外培训)受疫情影响也不得不暂停。自2007年来,学院已累计举办援外培训46期,邀请到来自亚、非、拉美、欧、南太平洋等地区90多个国家1520余名官员参加。来院学员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坐标拼起来就是一幅世界地图。学员们经常动情地说“我在中国有个家,在北京,在北京有个家,在林干院”。为什么学员在华研修结束回国时会恋恋不舍?回国后对中国、对北京以及对学院念念不忘?其实,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与学院援外培训一以贯之、认真坚持的工作思路密不可分。
坚持讲好中国林草故事,传递发展正能量
学院援外培训是传递“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的“金话筒”,向海外传播中国智慧、展示中国方案,也是中国林草事业发展与改革经验“投影仪”,呈现中国林草人只争朝夕推动林草事业发展的艰苦奋斗画卷。援外培训平台释放出中国林草事业发展正能量,各国学员深切感受到,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群建设者为共同目标前赴后继,久久为功,一群有志之士为践行国土绘丹青的初心砥砺前行,他们同样能在自己的国家通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创造未来。
坚持推动交流互鉴,助力林草国际合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院大门始终打开,欢迎不同文明相互碰撞,为推动高质量互学互鉴,一直不懈努力:一是紧扣国际热点和学员关切,甄选培训主题;二是根据培训主题,精心挑选授课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开展形式多样教学与交流活动,更好更快推进思想与知识互动;四是组织实地与文化考察,促进知行合一。文化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19年发展中国家森林执法管理与施政官员研修班上的Dasrul说:“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但有共同的兴趣,我们都是寻求与大自然对话的人。通过这一平台,我们更了解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为下一步林草合作铺好了道路”。
坚持平等与尊重,给予学员充分人文关怀
“来中国之前,我们都是陌生人,但大家很快形成了一个集体,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一起快乐又顺利地完成这次研修班,并结成兄弟姐妹般情谊”,这是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Brenda在2019年发展中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与履约官员研修班结业式上的发言。她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尽管学员肤色、背景、文化以及习俗不同,但没有地位差异,更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位学员均被一视同仁地对待,平等发言、平等参与权利得到尊重,人格尊严得到充分保障。二十一天援外培训中,学员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谊。
坚持用对的方法,小培训催生大效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帮助他们,他们自然对中国更友好些,但我们目的不是如此,是帮助他们培养一批发展自己国家的人才”。正是本着这样的目的,学院举办每一期培训班都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不仅传递中国做法与经验,并以此为契机与学员深入探讨在受援国进行建设的可能性,让学员收获“鱼”更收获“渔”。“我们学到了许多森林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法,方法加努力会产生大的改变。我们国家多山且土壤贫瘠,我们将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山区绿化然后形成产业链,推动脱贫致富”,这是2018年发展中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官员研修班上埃塞俄比亚学员的感慨,离华时,他一脸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也真诚希望林草援外培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疫情虽阻挡大家如期见面,但合作交流步伐依然大步向前。下一步学院将着眼后疫情时代,在坚决打赢抗疫攻坚战前提下,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林草国际合作、服务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总体要求,积极落实国家援外政策,持续深耕民意基础,助力人脉工程,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合作软实力,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继续讲好中国林草故事,推动林草国际合作事业行稳致远。